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考点:认识论
2016-11-17 14:44
来源:
作者:
3.两因素: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 |
内涵 | 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
作用 | 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 |
非理性因素 | 内涵 | ①人的情感、意志;②非逻辑形式(幻想、想象、直觉、灵感)。 |
作用 | 非理性因素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③激发作用。 | |
辩证关系 | ①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 |
②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 | ||
③要同非理性主义划清界限。 |
4.两特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
内涵 | 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原因 | 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①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②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 |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 内涵 |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
形式 | 循环往复。 | |
实质 | 前进上升。 |
5.两统一:具体的、历史的
内容 |
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 |
内涵 | 具体的 | 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
历史的 | 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 |
错误倾向 | 保守 | 思想落后于实际。 |
冒进 | 思想超越实际。 |
区别 |
真理 |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谬误 |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 |
联系 | 相互依存 | 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
相互贯通 | 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 |
相互转化 |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 |
方法论意义 | 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
五、 真理观
1.真理与谬误
客观性 |
内涵 |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 |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错误倾向 | 马赫主义 | 认为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 |
实用主义 | 认为“有用即真理”。 | ||
一元性 | 内涵 | 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 |
绝对性相对性 | 内涵 | 绝对性 | ①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
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 |||
相对性 | ①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 ||
②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 |||
③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 |||
关系 | 相互依存 | ①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是相对的有局限的; | |
②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
相互包含 | ①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 ||
②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层次上达到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包含着确定的客观内容。 | |||
根源 | 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即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 | ||
错误倾向 | 绝对主义 |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教条。 | |
相对主义 |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 | ||
具体性 | 内涵 | ①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 |
②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
【真题示例】
(2014)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3.真理的检验标准
依据 |
真理本性 | 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 |
|
实践特点 |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 |
特性 | 确定性 | ①唯一标准。 |
②不可推翻。 | ||
③检验一切。 | ||
不确定性 | ①具体实践有局限。 | |
②检验真理是过程。 | ||
③已被检验要继续。 |
六、价值观
1.价值
内涵 |
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 |
构成 | 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 | |
特性 | 客观性 | ①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
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 ||
③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 ||
主体性 |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 |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 ||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 ||
社会历史性 | ||
多维性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