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新东方网>长春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中考资讯>正文

中考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016-06-16 09:26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

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

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5H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       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SOSO                                

b.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O  MgO FeO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O  CaO Na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1.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 +酸根离子n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 ,NaOH Ba(OH)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Ca(HCO)2_____________NaHPO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  、HSO  、H PO  、HPO 2-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OH)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

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沉淀物中AgCl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 Al(OH)  CaCO BaCO Ag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BaSO;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BaSO;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BaSO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 元素:具有相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 N O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  Si  Al  Fe。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1水分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H He   CON Si   O S S2-     OH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

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2- OH S2 F2  Cl SO2-  CO32-  NO3   MnO4  MnO42-  ClO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 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    氧气O    氮气N    氯气Cl 氟气F   溴(Br)  碘(I)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 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 ,后N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2价的钙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                    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1价,     硫酸根、碳酸根(SOCO-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Cl-1价,跟氧结合时+1+3+5+7

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2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Al9  Mg12   Ca20   Na23   Fe28 Zn32.5  K(39)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

40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电离: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4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①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②原子团不能拆散

x y =xAy+ +yBx-     (ROn y =xAy+ +yROn x-  


相关推荐

优能中学一对一

优能中学课程

长春初高中学习交流群长春初高中学习交流群

长春高考备战辅导QQ群2017长春高考备战辅导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中学辅导
  • 大学辅导
  • 出国辅导
  • 热门活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