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长春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中考资讯>正文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part1
2016-06-16 08:47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掌握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
4.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熟练完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3.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目标:
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方法指导】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被分散物质 |
原有状态 |
振荡后实验现象 |
分散微粒 |
静止后现象 |
分散特征 |
共同点 |
高锰酸钾 |
紫黑色固体 |
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
K+、MnO4- |
不分层 不沉淀 无明显变化 |
均一的 稳定的 |
混合物 |
食盐 |
无色晶体 |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
Na+、Cl- |
|||
氯化铁 |
黄褐色固体 |
溶解,液体变成黄色 |
Fe3+、Cl- |
|||
无水硫酸铜 |
白色固体 |
溶解,液体变成蓝色 |
Cu2+、SO42- |
|||
蔗糖 |
无色晶体 |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
蔗糖分子 |
|||
粉笔灰 |
白色固体 |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
固体小颗粒 |
产生沉淀 |
不均一 不稳定 |
|
食用油 |
黄色液体 |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
液体小液滴 |
产生分层 |
2.结论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
测量的温度/℃ |
温度的变化/℃ |
水 |
12 |
/ |
溶解硝酸铵固体 |
3 |
-9 |
溶解氯化钠固体 |
12 |
0 |
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
31 |
+19 |
解释:
(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
(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实验:洗涤剂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实验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
观察现象 |
结论 |
||
振荡前 |
振荡后 |
静置后 |
||
汽油和植物油 |
植物油沉在试管底部 |
形成均一的液体 |
不分层 |
溶解 |
水和植物油 |
植物油浮在液面上 |
乳状浑浊液体 |
分层,植物油浮在液面上 |
乳状液 |
水、植物油和洗涤剂 |
植物油、洗涤剂浮在液面上 |
乳状浑浊的液体 |
不分层 |
乳化作用 |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去除油污,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
水 |
蔗糖水 |
食盐水 |
凝固点/℃ |
0 |
-2 |
-3 |
(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样品 |
蒸馏水 |
蔗糖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钠溶液 |
稀硫酸溶液 |
氯化钠固体 |
现象 |
电珠不亮 |
电珠不亮 |
电珠亮 |
电珠亮 |
电珠亮 |
电珠不亮 |
微粒 |
H2O |
H2O,蔗糖分子 |
H2O,Na+,OH- |
H2O,Na+,Cl- |
H2O,H+,SO42- |
Na+,Cl- |
结论 |
不导电 |
不导电 |
导电 |
导电 |
导电 |
不导电 |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
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
有关问题:
(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答:增强水的导电性
相关推荐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