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新东方网>长春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优能中学初中>正文

中考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同步练习

2016-08-12 09:38

来源:

作者: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_______”,属双关语,暗指__________。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4.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5.解释加点的词。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 (3)青鸟殷勤为探看( ) 6.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 8.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

  9.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 参考答案: 1 思 对情人的思念 2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4 B 5¬——9略

  拓展阅读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1: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描写爱情的诗吗?如果是,那这首诗是怎样表达的? 答案: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2:诗中比喻富贵人家的楼宇居室的有: A:兰台B:桂堂C:分曹D:画楼 答案:(B:桂堂D:画楼)


相关推荐

优能中学一对一

优能中学课程

长春初高中学习交流群长春初高中学习交流群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25937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相关推荐

  • 中学辅导
  • 大学辅导
  • 出国辅导
  • 热门活动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