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长春新东方学校>泡泡少儿>泡泡教育>家庭教育>正文
被尊重的孩子胆子大
2017-06-13 11:41
来源:育儿宝典360
作者: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我所理解的好父母一定不是整天紧张、焦虑的不断苛责自己,追求完美的父母;而是一个能坦诚面对错误做真实的自己、愿意不断学习成长的父母。
鹏鹏是我的小侄子,因为父母忙碌,生活单调,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出现情绪交往障碍,表现为脾气急躁,不肯学说话,怕生人,也害怕很多平常的生活场景,比如草坪、沙滩,不敢自己打伞,不敢坐电梯。他2岁4个月的时候,我曾经亲自带了他半个月,教他学会了几十个字,慢慢的,他的状态开始变化,很快学会了说话。这件事情深刻地改变了鹏鹏父母的教育态度,不再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是懂得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需求。
到了鹏鹏5岁的时候,回头翻看2岁多的照片,通过对比发现,他最大的变化不是身高体重,而是表情。
那时候,他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我在另一本书里也写到,睡醒了如果发现只有我在房间里,一个箭步就冲出去,连鞋都顾不得穿,仿佛见了洪水猛兽一般。2岁的鹏鹏,脸上常常是非常不安、拘谨的表情。
经过全家人的不懈努力,5岁的鹏鹏不但表情坦然,也变得很敢说话。他是一个车迷,坐公交车的时候,喜欢坐在第一个位置上,目不转睛地观察司机师傅开车。如果没坐到那个位置,他会自己去协调:叔叔,我们换个位置好吗?通常,大家都不会拒绝他。说实话,鹏鹏有这样的表现,我感到非常吃惊,在三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有一天,看到楼下有个十来岁的孩子在玩魔术,道具还很全,鹏鹏和曼曼就凑过去:哥哥你在做什么呀?我们摸摸好吗?
两个孩子,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就在那和人家玩上了,其实,根本不认识这位哥哥。在孩子可以自己去交流、沟通的场合,我们通常都不参与,只是观察、陪伴。我和嫂子一直在旁边等着,直到必须回家了,他们还意犹未尽。我发现,两个孩子完全没有陌生、拘谨的感觉,虽然是和大哥哥一起玩,但也很自然。
曼曼是我的小侄女,从小胆子就大,接触的人也多,更是不在话下。比如,3岁的时候,我们带她去湖边喂鱼,先要去买面包,走进面包店,我把钱给曼曼,她就自己去说:姐姐,我买面包,我要去喂鱼!然后,店员就推荐她买切面包剩下的边角料。在去湖边喂鱼的路上,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漂亮的小白狗,她就对狗的主人说:阿姨,你的小狗好可爱呀!还在那看了半天。我们喂鱼的时候,那个人也牵着狗过来了,于是,曼曼就拿面包喂那只小狗。主人不让她喂,她就一脸天真地问:为什么不能喂呀?狗的主人就敷衍她:你喂了它,它一会儿还和你要。曼曼很慷慨:没关系,我可以给它!狗的主人继续敷衍她:反正就是不能喂!曼曼同学彻底迷糊了,非常迷茫地仰望着那位阿姨……
我和三哥相视一笑,然后,三哥出来解围,他对曼曼说:阿姨不想让小狗吃那么多东西,不要喂了。恩,这还算一个明明白白的理由,曼曼又去喂鱼了。曼曼之所以追问,是因为我们在家里从来不敷衍她,不会随便编个理由来蒙她。所以,她就对阿姨的理由感到很困惑,一定要刨根问底。
看到两个孩子与人交往的状态,回想我自己小时候,真是自愧不如。假设我是曼曼,人家不让喂,我就不喂了,根本不敢那样直视着大人的眼睛,坦然地追问“为什么”。
因为我做教育工作,经常陪曼曼鹏鹏玩耍,加上全家人假期又常常聚会,因此,我们渐渐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对待孩子的方法。比如,如果大人正在闲聊,孩子过来找大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停下来,认真听孩子说完,有时候,还被孩子临时拉去充当玩伴,闲聊就终止了。他们会提五花八门的要求,我们都会耐心地听完,不管同意还是拒绝,都会认真回应孩子。
看到这些细节,我心里会充满感动,当大人专注地听孩子讲话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状态非常不一样,那种冷静、坦然、放松,让人羡慕。你会觉得,大人和孩子真的可以平等,就是两个人在对话,那一刻,大人没有优越感,孩子也不会自惭形秽。我们不会因为孩子说了不合理的话,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也很少笑话他们幼稚。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想法,没有担心,没有畏惧。
家庭,是人际关系的第一个训练场
很多家长说孩子胆小,不敢打招呼,更不知道怎么融入小伙伴群体,问我该怎么办?说实话,没有直接对付胆小的灵丹妙药。我们倒不妨逆向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胆小?
孩子胆小的背后,通常都隐藏着恐惧。那么,这个恐惧的感觉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对孩子的轻视和我们内心的恐惧。
说到对孩子的轻视,有必要反省我们的儿童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习惯性地轻视孩子的价值。我们的童年里,都曾经被不公平地对待。比如,我们参与大人的话题,大人会直接说“你一个小孩懂什么?闭嘴”,我们的要求也常常不被尊重。因此,在说话做事之前,总是要评估一下可能的后果,如果感觉会遭到训斥,就选择沉默。如果我们认真回想当初,也曾经为此而失落沮丧。当我们成为父母,又不同程度地复制了父母的儿童观。
许多人轻视孩子的倾向非常明显,也像父母对待我们一样。有的人轻视孩子的倾向却非常隐蔽。甚至,许多人并不觉得自己轻视孩子,相反,觉得自己很重视孩子。其实,往往是重视孩子的表现,轻视孩子这个人。这样的重视,只是重视结果,重视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望,却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做,就是将孩子“工具化”,所以,许多孩子会抗议:你的眼里只有作业没有我。被轻视的感觉,会直接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会感觉自己无足轻重,仿佛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过低的自我价值感,表现出来,就是没有信心,在他人面前胆小拘谨。孩子被轻视,也妨碍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总是“我小你大”的模式,觉得别人好,自己不好,认为别人无法超越,总是仰视他人。
我们内心的恐惧,是影响孩子胆小的另一个因素。当我第一次听家长说害怕与自己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感觉很意外,一个家长怎么会怕自己的孩子呢?渐渐地,我发现怕孩子的家长非常多,只是没有这位家长这么坦诚而已。经过几年的观察,我清晰地感受到家长心中的恐惧——怕处理不了当下的问题,怕孩子无法成才。这种恐惧促使家长对孩子过度防御,因此,许多家长对突发事件会过度反应,将任何可能引起麻烦的苗头扼杀于摇篮状态。比如,当孩子拒绝自己的时候,便表现得很生气;当孩子提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则表现得很恼火;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愤怒。这种草木皆兵的状态背后,隐藏着家长的不自信。结果,导致孩子看父母的脸色,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样做,武断而生硬地阻止了当下的冲突,却累积了更多的问题。
父母的恐惧感,还直接导致了讨好和放纵孩子。我们明知道不该这样做,但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却非常有诱惑力。毕竟,这样的方法太简单了,太容易息事宁人。
从“威胁-奖赏”模式的消极关系,到让渡权利的积极关系。
这种亲子相处的模式,被心理学家称为“威胁-奖赏”模式,这是消极的二人关系,其特点为服从与支配。在“威胁-奖赏”模式中,每个人所持有的态度是他与另一个人有着不平等的价值。比如渺小与高大的对应,穷与富的对应,无能与有权的对应……被讨好和放纵的孩子,具有消极的二人关系的特点,要么服从,要么支配,给人的感觉是“欺软怕硬”,唯独不知道怎样尊重。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促成积极的二人关系。积极的二人关系,不论身份地位权力的差异,都坚持价值平等的原则。这需要父母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放弃父母的特权,让渡说一不二的权力,而且,也意味着放弃“威胁-奖赏”的模式。父母要学会自律,学会倾听,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认真回应孩子的要求。
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同时,也要学会坦然拒绝孩子。我们践行尊重的理念,常常走入放纵的误区,把拒绝孩子,等同于对孩子的不尊重。事实上,这是对尊重的最大误解。单纯的拒绝不会伤害孩子,父母用负面情绪谴责孩子的要求,那才是真正的伤害。
如果我们在家里接纳孩子,重视孩子,认真倾听孩子,全身心陪伴他们,那么,孩子就会有一种感觉:大人很喜欢我,会认真听我的话,大人重视我的要求,当我遇到困难,大人愿意提供帮助,愿意花时间陪伴我,我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如果我们总是拒绝孩子、忽视孩子、挖苦孩子、训斥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是另外一种感觉:大人总是嫌我麻烦,不喜欢我;没人愿意听我讲话,我说话会遭到批评,没有人陪我玩,我很孤独,大人都是自私的家伙,总是为难我,一点也不友好,我得躲得远点……
● 我们在家里提供一个安全的人际环境,孩子就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很容易融入其他群体;如果在家庭中总是遭遇拒绝与冷漠,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都不安全,在不安中,孩子就显得很胆小。
通常,孩子会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习得一个模式,并且会带着这个模式周游世界。我们对孩子好,世界便对孩子好,这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也是亲人能给予孩子的最深刻的祝福。
【奶爸说】
● 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被肯定、认可和尊重。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尊重孩子,但知道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真正要做到对孩子尊重,实际上是一个要改变家长很多从小就已经根植于思想里的观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一个不断自我觉察、成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我所理解的好父母一定不是整天紧张、焦虑的不断苛责自己;追求完美的父母;而是一个能坦诚面对错误做真实的自己、愿意不断学习成长的父母
●一天老婆和乖宝说好一起收拾卫生,乖宝负责把她自己爬行垫部分收拾整洁。一切都顺利收拾好了,就剩下小奶娃那个带健身器的游戏毯还摆在乖宝爬行垫的一个边角的位置。乖宝要妈妈拿走,她说爬行垫都收拾好了,就剩下这个还摆在这里了。老婆说:妹妹的这个游戏架不能收走,妹妹每天都要玩的啊,就放这里。乖宝很认真的道:不行,你们说铺爬行垫这里的地方都是我的。老婆继续:爬行垫那边都是你的,这边一小块地方放妹妹的游戏架。乖宝说话的语调已经开始不满意了:不行,这是我的地方……
眼看一次原本愉快的活动就要演变成一场即将爆发的小纠纷,我赶快跑过去打圆场:嗯!对呀,这是乖宝的地方嘛。乖宝点着头表示肯定,然后我走到她面前蹲下,看着乖宝说:那能不能和姐姐商量一下,把姐姐的地方借给妹妹一点用用啊?乖宝很爽快的表示:可以。
尊重,也是与孩子沟通变得简单、融洽的前提之一。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