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考点:唯物史观
2016-11-17 14:45
来源:
作者: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 |
内涵 | 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
基本问题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
唯心史观 | 内容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主要缺陷 | ①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 |
②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 ||
③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 ||
唯物史观 | 内容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意义 | 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 |
二、社会结构论
1.人类社会=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
含义 |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 |
构成 | 地理环境 |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 |
人口因素 | |||
生产方式 | 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 ||
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
③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
社会意识 | 含义 |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 |
结构 | 主体划分 | 个人意识。 | |
群体意识。 | |||
层次划分 | 社会心理。 | ||
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 | |||
辩证关系 | 内容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 ||
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 ||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 |||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
【真题示例】
(201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01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 |
含义 | 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 |
基本要素 | 生产资料 | 劳动资料=基础设施+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 |
劳动对象。 | |||
劳动者 |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 ||
渗透要素 | 科学技术 | 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 |
生产关系 | 含义 |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
构成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决定性) | ||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 |||
产品分配关系。 | |||
辩证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 |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一种生产关系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 ||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 ||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长春新东方网。
新东方长春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长春学校 (微信号:ccxdfcn)
最新考试资讯、考试政策解读、真题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